分享到:

“难忘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主题征文活动作品欣赏(六)

来源:四川省水电集团 发布日期:2021-07-07 0

 二等奖作品 

奋进百年续华章  守得万家灯火明

作者:金禾盛公司 张馨怡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也是最有力的见证者。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党到世界第一大政党,一代代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艰辛求索,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留下了光耀千秋的精神财富,再微小的力量,聚合起来,也能助力改变家国的朝向,就像一束光点亮另一束光,亮起的,就是一片璀璨的星空;每一个人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构成的,就是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每一个人的历史,合起来,就是世界的史诗。

分水塘村一本书,锻造革命理想魂

  一颗火种,一经播撒,在中国点燃理想之光。

  1920年的春夜,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房,桌前有一个人正在奋笔疾书,进来收拾碗筷的母亲发现,儿子竟专注到误将墨汁当红糖吃了下去,这个人就是陈望道,他手边正在翻译的册子叫《共产党宣言》,当时他很认真,废寝忘食、全神贯注地去翻译,屋内放了两张凳子、一块门板,白天当工作室,晚上把棉被一摊就变成了床,柴房中只有一盏油灯,倏忽明灭,当时的中国,昏暗的不仅仅是这间柴房,人们的思想在各种交锋中陷入无序状态。

  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初版1000册一销而光,1920年9月再版1000册迅速售罄,至1926年已印至17版,有人把陈望道形容为普罗米修斯式的“窃火者”,他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虽然诞生于小山村,不足以照亮斗室的灯光里,却最终以夺目的光芒照亮了整个中国,燃起了无数共产党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魂。斗转星移,岁月荏苒,100多年过去了,这部伟大著作仍散发着时代的思想光芒,《共产党宣言》已有200多种不同文字的版本,它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深深地影响着无数的共产党人。

八角楼里一盏灯,照亮革命万里程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至今保存着一盏陈旧的油灯。

  1927年9月,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选择放弃攻打大城市,转向湘赣边界的农村,10月,红旗插上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当时,根据地受到敌人严密的经济封锁,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稀缺而昂贵,油更是奢侈品。毛泽东定了个规矩:连以上单位晚上办公、开会只用一盏灯,可以用三根灯芯;不办公、不开会时则不用灯;平时每个连部只留一盏灯,只用一根灯芯,以备急用。按照规矩毛泽东晚上点灯可用三根灯芯,可他坚持只用一根灯芯,每次警卫员悄悄加上两根,他总是默默地又挑开两根,山沟沟里的夜晚,八角楼里每晚灯火摇曳,毛泽东借着清油灯一根灯芯的微弱灯光,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

  这盏只有一根灯芯的油灯在罗霄山脉中段的八角楼里亮着豆大的火苗,微弱的光亮下,毛泽东找到了一条真正适合中国革命发展的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革命红色政权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革命道路提供理论发端,指引中国革命万里程。

长江三峡一张图,实现百年水电梦

  长江山峡工程曾经是中国人民的一个伟大的梦。

  辛亥革命的隆隆炮声虽然结束了清朝政府的统治,但中国社会变革的道路任重道远,新老军阀的混战也从未间断,旧中国命运多舛,民不聊生,水电建设坎坷艰难,水电开发速度远不及欧美等强国。最早做这个梦的是我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917年,他的建设计划中就有开发长江三峡水电资源的设想,20世纪40年代,国民政府和美国垦务局合作,对三峡工程也做过一些勘测、设计和研究工作,美国著名水电工程师萨凡奇博士1944年实地考察后,对三峡工程画出了第一张设计蓝图。当然,那时的研究程度都很浅,提出的建设方案权衡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技术条件也近似于梦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这个梦逐渐向现实接近,但仍然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路……终于,我们在历史和现实的博弈中,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承接了新中国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国人民的意志,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的优势,以非凡的胆略开工建设了三峡水利枢纽,使百年三峡梦想从宏伟蓝图变成了伟大的工程实践,进入新世纪,在水电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以长江三峡工程为标志,中国的水电建设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水电已迈入大电站、大机组、高电压、自动化、信息化的新时代,逐步成为世界公认的水电大国和水电强国。

四川地电一条心,守得万家灯火明

  山高路远,抵不过电力人助推脱贫攻坚的拳拳初心。

  四川省水电集团成立于2004年,是省地方电力系统农网、城网、缺电县、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项目的总业主,水电集团从成立之初无一分国家现金注资,仅靠“一块牌子”“一枚公章”“一纸公文”,十几名员工一起创业,将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地方电力企业凝聚起来,通过十余载的不懈努力,累计投入农网资金263亿元对全省31个县区实施了农网改造升级和无电地区建设,解决了37.17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解决了四川地方电力“小、散、弱、寡”问题,建设成为如今全国地方电力龙头企业之一。

  2020年6月30日,是我们水电人值得铭记的日子,按照国家能源局要求,是“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三年攻坚任务的交卷时间节点,水电集团在能投集团的坚强领导下,攻克坚中之坚,解决难中之难,圆满地完成了这场大考,这3年行动总投资8.81亿元,覆盖凉山州美姑、昭觉、金阳等5县1170个村,新建与改造110千伏变电站2座、线路35公里;35千伏变电站6座、线路21公里;配电台区913个,户表20.2万户……一串串的数字背后都是能投电力人的担当与拼搏,是他们不怕山高水长的拳拳之心,为109万藏族、彝族同胞点亮了一盏希望的灯、照亮了走向远方的路。从全面消灭无电地区到新一轮的农网改造升级,再到三年攻坚,供区老百姓从没有电到用上电,再到用好电,四川能投水电集团始终牢记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聚焦电力扶贫,为助力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继续贡献光明力量!

  如今,从太空俯瞰,

  中国夜晚的灯光璀璨闪耀。

  你想有光,就会有光,

  中国人将如铁的信念化作了现实。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

  伴随飞速迭代的科技,

  未来万物互联、赋能万物,

  由光和电见证的中国奇迹还远未结束。

  复兴,早已开始。

  未来,共同见证!

  100年风雨兼程,100载连续奋斗, 时间标注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也记录着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倦艰苦奋斗一路走来的历程,奋进百年续华章,守得万家灯火明,新时代的四川水电人将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为治蜀兴川伟大事业再上新台阶贡献能投水电人的智慧与力量!